close
2012/5/24

Dear You:

Mozart的音樂一向給人愉悅的感覺,以我門外漢的直接感受而言,昨天的演奏,Mozart Sinfonía nº 39 第四樂章,給我一種音樂頑童在說悄悄話之感,令人忍俊不禁,差點笑出聲來。^_^

至於Beethoven予人的印象在光明的樂音中蘊藏著深沈的情感,這是眾所皆知的。也許因為聽過課,所以體會較多。
第二號交響曲我很陌生,(其他的也沒多熟^^)但是聽第二樂章時彷彿聽見來自心靈深處的對話,訴說千言萬語,第一次體會到自己的指尖隨著音符顫動...而感動落淚,何其愚也!究竟是心隨境轉或是境由心生,自己也不清楚了.....


以上僅就其大者粗淺地回應,其餘不一一。

我個人覺得聖馬丁管弦樂團精準地傳遞音樂內涵,動人心弦的感染力,是其成功要件之一,才能讓我這樣不懂音樂的人產生共鳴與不同於以往的體驗。




P.S:

今天翻出愛樂寶盒的導聆書,發現裡面介紹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的內容:


這首樂曲完成於1802年他在海里根療養時期,當時他正備受耳疾所苦,並寫下了海里根遺書。...外在的聲響雖逐漸遠離,貝多芬卻以第二號交響曲開啟了內心的天籟,找到了生命的出口...

第一樂章的序奏帶有一點陰暗的氣氛,不過這首交響曲並不是這樣的個性。

在第二樂章中,運用慢板的速度醞釀出優美的情境,其中弦樂器的主題就像是表情豐富的歌手演唱著動人的情歌...複音音樂的對位形式表現,加強了對比的戲劇效果。

第三樂章用詼諧曲取代小步舞曲,展現出更加自由奔放的風格。

第四樂章的快板,以休止符把整個主題分成二半(?),聽起來像是先穿著運動鞋跳躍,再改穿溜冰鞋滑行。雖然是奏嗚曲的形式,但因為第一主題常出現,貫穿整個樂章,所以也會讓人以為這是一首輪旋曲。

這首作品代表貝多芬正式和傳統維也納的古典風格告別,邁向新的里程碑。

 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兩忘 的頭像
    兩忘

    兩忘

    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