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愛智筆記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讀經記要】2016.3.29

「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」
迷者,惑也。惑於路徑方向。有色迷、酒迷、戲迷……。好的壞的都是迷,迷不分善惡,迷上了就鬼迷心竅,著迷,就執迷不悟。
故「智者不惑」,不惑於欲也。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讀經記要】

今天講到「人而無恆不可以做巫醫」、「不恆其德,或承之羞。」

〝心如一日〞曰恒。做事不難,持之以恆不易。

易經下經第一卦是咸卦, 陰陽交感為咸, 恒卦緊跟著咸卦,朋友、夫妻不論相處多久都要保持初相遇的感覺,多麼不容易。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孔子雖說孝是「無違」「事父母能竭其力」,但前提是:『生事之以禮,死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【論語為政.孟懿子問孝】』,所以,真正的「孝」不是盲目地順從,要能判斷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(禮),若不合理(禮)就要勇敢地告訴長輩。

孔子又說:「禮之用,和為貴,........知和而和,不以禮節之,亦不可行也。」,有子說:「信近於義,言可復也,恭近於禮,遠恥辱也。」【論語學而】,所謂禮,就是有節度,意思是說合於義的承諾,才需實踐,恭敬必近於禮,才能遠離恥辱。

禮記表記說:「恭以遠恥,....恭而無禮則勞」;做得要死要活,可是沒掌握分寸,不但過勞,別人還會笑他、輕侮他。可見中國人重視「禮」之一斑。孔子曾對曾子說:(父母責罰)小杖則受,大杖則走,否則是陷父母於不義,那是愚孝。所以,儒家講孝不是一味地迂腐,其實是很合情合理的。
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老師上完論語最後一章「堯曰」又回頭從「學而」第一講起,學而乃六經之要旨與總結,堯曰最終章要義又與學而前後呼應。

 

 

@子曰:『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。不知禮,無以立也。不知言,無以知人也。』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2012/2/20


昨日在讀經 班 老師提到禮記學記中的一段話,影響她至深。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2012/4/1

 

今天去讀經班聽老師分享她以前讀書的經驗,她提到要多聽演講,勤做筆記,不但可以從中學習道理、認識各種人的思想精華,還可以幫助自己學習表達、充實談話內容,而上課的表達技巧是要靠練的。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*善與惡、是與非常因個人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讀。

*什麼是真相?眼所見者即為真嗎?我們所謂「真實」的概念,實際上不過是對真實的想像罷了。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角度解析,尚且未能見到全貌。如果我們已深陷在某件事中,那麼我們對此事的評價更是全然不可信,其中潛藏了太多的主觀偏見。『比如「羅生門」電影中,每個相關人物都從自己的角度看待這件事,每個人也都相信自己說出了真相,然而真相卻消失於動機的幽靈森林中。』又如法庭上可以比對證詞、蒐集證物拼湊出法律上的真相,重塑犯罪經過,然而案件剩餘的「真相」仍舊不明。

*悖論發生於真實與想像的交界處,使得我們對日常生活視為理所當然的信念產生動搖。「矛盾」帶著反對從前固定的看法之意,人類的反應充滿了矛盾,儘管我們曾經將幸福抓在手中,又使盡種種辦法將它再度摧毀。「緊緊抓住」並不能讓自己克服憂懼損失的心態,「放手」才能幫助自己。

 *利弊、好壞、得失常是一體的二面,當我們享受利益的同時,必須接受隨之而來的「附加價值」。施與受也很難界定,常常在幫助別人的同時,從中學習到更可貴的課題,施者即成為受者。從這裡看見人類社會的互助基礎。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蘇菲小學堂終於開學了。沈寂了一個月,心靈都快枯竭了。

中午參加了小學堂的討論,頓時感到精神充沛,心靈飽滿,讀書會真是我的精神食糧。  

這個月讀「人生不設限」,原本覺得不過又是一本心理勵志書,內容大同小異,所以並未認真看,這是我的疏失,然而在討論的過程中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的想法,而藉由討論也讓我思路更加清楚,並獲得新的能量,一掃近日心上的塵埃與陰霾,心情豁然開朗,離開時踩著愉悅輕快的步伐下山,真的好快樂,感覺眼睛忽然變亮了,看見生活的價值與自己想追尋的目標。

每個人都是獨特且唯一的,我們可以學習或吸收他人的優點,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別人,我也不想成為別人;所謂不設限並不表示生命沒有限制,而是要我們看清限制,從而在有限的條件之下創造無限的可能。人生的棋局不以輸贏論成敗,這樣的認知與自我探索重點不在於最後的結果,而在於過程中的體會,是否懂得欣賞人生路上的風景,是否能將經驗內化為智慧。對我而言,這才是真正的收穫。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莊子講座-

 

大宗師 à體現天道的生命人格之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5/3/6

 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莊子講座-

 

大宗師 體現天道的生命人格之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5/3/9       前次談到真人四解-轉俗成真之道,分別是

 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莊子講座-大宗師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5/12/15

 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子 第十七章  百姓自然的太上之道

 

2008/11/5   於敏隆講堂

 

兩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